close
最近又發生黑心餿水油事件,大家除了痛罵政府失職、廠商無良,感嘆消費者無辜之外,應該會很想了解這些事件為何一再發生。個人用簡單的財會角度,來解釋這種唯利是圖的心態是如何造成的,就知道企業短視近利之後的可怕後果。

大家都知道,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獲利,而會計制度的發明就是為了讓公司便於作帳,紀錄與呈現商業活動的效益。

現行的會計制度,有兩大主要報表:資產負債表、損益表:
【資產負債表】:主要顯示公司在某個時間點的財務狀況,若加上時間序列的比較,往往就看的出一家公司的體質到底好不好,也最能呈現這家公司是否有價值。所以可大致的說:資產負債表較能顯示公司的長期表現。
【損益表】:主要顯示公司在某段期間的獲利狀況,僅能說明這家公司這段時間內是否有賺錢,但看不出來財務狀況跟體質。所以可大致的說:損益表只能顯示公司的短期表現。

以上道理,學過會計的都清楚,但問題來了,現在無論是主管機關、企業經營者、投資大眾,在看一家公司的好壞時都比較習慣偏重在損益表,也就是很在乎公司最近到底有沒有賺錢,而忽略公司的內在價值跟體質。

於是只要損益表好看,公司IPO就沒問題、投資大眾就會來買單、公司股價就會越飆越高,而企業經營者就絞盡腦汁、想辦法讓營收越大越好、成本與費用越低越好,這樣獲利數字才會漂亮。

營收要擴大不難,重點是如何維持或增加利潤,但是產品都有生命週期,還要面對外部競爭,所以提高售價的困難度最大,而開發新產品投入的時間很長、花費很高,且不一定能成功回收,於是最簡單快速的方式就是想辦法砍成本、省費用,這也是台灣的老闆們最擅長的事:對成本及費用錙銖必較。

佔產品成本比例最高的通常是材料成本,其次是人工成本,薪資費用也所費不貲,只要能讓這些成本費用降低,就算售價不提高也能擠出獲利來。於是公司老闆們開始「想縫想縫」(台語),想方設法買最便宜的材料、請最低薪資的員工,就能讓利潤變多、損益表好看、公司股價飆高,至於什麼產品創新、企業責任,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,只好先不管,走一步算一步,先按捺好股東跟投資大眾比較重要,反正他們也只在乎公司賺不賺錢、股價高不高。

就是這種從上到下炒短線的心態,所以企業當然要用最便宜的黑心材料,當然要努力壓低員工的薪資,否則如何壓榨出利潤來?如果從現在開始,評估一家公司好壞時不要只看損益表,而是注重資產負債表,那情況將有所改善。
試想:投入研發與創新的花費不再是費用,而是資產;員工的薪資不是成本與費用,而是資產;公司產品只要發生品質問題將大幅減損商譽(無形資產)…諸如此類,影響股價的因素不再是本期損益,而是資產的內容與品質,那麼企業就不再只注重短期獲利,而會開始思考長期發展與改善體質,這才是永續經營,也是國際會計準則的精神所在。

改變一下舊有思維,就有機會扭轉現況,政府官員、大老闆、投資大眾們,大家是否願意趕快改變心態呢?

下面這張示意圖,本期淨利只是保留盈餘的一部分,而保留盈餘又只佔資產負債表的一小部分,只看損益表,不看資產負債表,就會見樹不見林,忽略了公司價值最大的一塊。
相片:《為何廠商會黑心?》

最近又發生黑心餿水油事件,大家除了痛罵政府失職、廠商無良,感嘆消費者無辜之外,應該會很想了解這些事件為何一再發生。個人用簡單的財會角度,來解釋這種唯利是圖的心態是如何造成的,就知道企業短視近利之後的可怕後果。

大家都知道,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獲利,而會計制度的發明就是為了讓公司便於作帳,紀錄與呈現商業活動的效益。

現行的會計制度,有兩大主要報表:資產負債表、損益表:
【資產負債表】:主要顯示公司在某個時間點的財務狀況,若加上時間序列的比較,往往就看的出一家公司的體質到底好不好,也最能呈現這家公司是否有價值。所以可大致的說:資產負債表較能顯示公司的長期表現。
【損益表】:主要顯示公司在某段期間的獲利狀況,僅能說明這家公司這段時間內是否有賺錢,但看不出來財務狀況跟體質。所以可大致的說:損益表只能顯示公司的短期表現。

以上道理,學過會計的都清楚,但問題來了,現在無論是主管機關、企業經營者、投資大眾,在看一家公司的好壞時都比較習慣偏重在損益表,也就是很在乎公司最近到底有沒有賺錢,而忽略公司的內在價值跟體質。

於是只要損益表好看,公司IPO就沒問題、投資大眾就會來買單、公司股價就會越飆越高,而企業經營者就絞盡腦汁、想辦法讓營收越大越好、成本與費用越低越好,這樣獲利數字才會漂亮。

營收要擴大不難,重點是如何維持或增加利潤,但是產品都有生命週期,還要面對外部競爭,所以提高售價的困難度最大,而開發新產品投入的時間很長、花費很高,且不一定能成功回收,於是最簡單快速的方式就是想辦法砍成本、省費用,這也是台灣的老闆們最擅長的事:對成本及費用錙銖必較。

佔產品成本比例最高的通常是材料成本,其次是人工成本,薪資費用也所費不貲,只要能讓這些成本費用降低,就算售價不提高也能擠出獲利來。於是公司老闆們開始「想縫想縫」(台語),想方設法買最便宜的材料、請最低薪資的員工,就能讓利潤變多、損益表好看、公司股價飆高,至於什麼產品創新、企業責任,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,只好先不管,走一步算一步,先按捺好股東跟投資大眾比較重要,反正他們也只在乎公司賺不賺錢、股價高不高。

就是這種從上到下炒短線的心態,所以企業當然要用最便宜的黑心材料,當然要努力壓低員工的薪資,否則如何壓榨出利潤來?如果從現在開始,評估一家公司好壞時不要只看損益表,而是注重資產負債表,那情況將有所改善。
試想:投入研發與創新的花費不再是費用,而是資產;員工的薪資不是成本與費用,而是資產;公司產品只要發生品質問題將大幅減損商譽(無形資產)…諸如此類,影響股價的因素不再是本期損益,而是資產的內容與品質,那麼企業就不再只注重短期獲利,而會開始思考長期發展與改善體質,這才是永續經營,也是國際會計準則的精神所在。

改變一下舊有思維,就有機會扭轉現況,政府官員、大老闆、投資大眾們,大家是否願意趕快改變心態呢?

下面這張示意圖,本期淨利只是保留盈餘的一部分,而保留盈餘又只佔資產負債表的一小部分,只看損益表,不看資產負債表,就會見樹不見林,忽略了公司價值最大的一塊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