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0305171202f41  

打從這部電影的預告片出來時,就吸引我這個棒球迷的注意,今天終於去看了,就來談一點觀後感吧。

棒球號稱台灣的國球,還記得小時候全台瘋三級棒球的盛況,後來中華職棒成立,更引爆台灣的職棒熱潮。我當年也曾是天天關注職棒賽況的熱血球迷,大學時代在宿舍跟室友們守著電視機吶喊,那是年輕歲月的美好記憶。直到接二連三發生簽賭、打假球後,澆息了我對棒球的熱情,曾氣到發誓再也不看職棒了。

好像也從那時候開始,台灣的棒球實力逐漸走下坡,以前的中華隊對上古巴、日本這種傳統強隊時才會開始緊張,現在連打過去從不放在眼裡的手下敗將荷蘭、意大利都會令人膽顫心驚,更別說一度打輸中國隊的慘事。台灣棒球的衰退如同台灣的經濟實力一樣節節敗退,實在令人感傷。

嗯…有點離題了,拉回來看本片。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棒球隊的故事,所以歷史背景什麼的都是其次,導演透過本片想傳達很多訊息,首先來看在棒球的部分。

【熱血不足、勵志有餘】
要用電影拍出棒球場上的熱血,本身困難度就很高,因為電影無法從頭到尾重現一整場比賽,而棒球令人著迷的地方,就在投打對決的緊張(也就是日語“一球入魂”的意思,要用投手跟打擊者的分割畫面呈現),還有就是下一秒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的刺激感,不到三人出局,永遠別說比賽結束,這就是棒球的魅力。

本片雖然已盡量把幾場賽事最精華的地方呈現出來,像是兩出局滿壘、最後半句的反攻等等,但棒球比賽就是要看完整場才感覺得到精彩,因為這是電影而不是賽事轉播,不要太苛求,有點到即可,所以我認為熱血的程度差強人意。勵志的部分就更不用說了,跟大部分同類型的電影公式差不多:爛隊→改造→苦練→脫胎換骨→變強,還有就是著墨在團隊合作以及隊友之間的革命情感,無太特別之處,所以勵志有餘。

【永不放棄的鬥志】
接下來要談的是這部片傳達的信念,裡面有幾句對白,我認為很受用:
1.不要只想著贏,要想不能輸。
2.怕輸,那就想辦法贏!
3.越是害怕對手而想閃躲,就越會輸。
4.對手越強,才能激發自己的實力,我們越應該高興才對。
5. 沒有退路的木瓜樹,一定會長出肥美的果實。

這應該是魏德聖在電影事業一路走來的心聲,但套用到個人或是國家社會都很適合,而這也是台灣這些年來所欠缺的精神。過去無數的台商提著一只皮箱走遍全世界,不怕與別國競爭,更不願讓自己在島上坐困愁城,因此締造出台灣經濟奇蹟。雖然現在的大環境已跟從前迥異,然而以前那種奮戰不服輸的精神,似乎也隨著台灣經濟優勢不再而消失。

面對敵人,如果一味用逃避閃躲的心態,還沒開打就高掛免戰牌,只是更曝露自己的弱點。孫子兵法云:「 故用兵之法,勿恃敵之不來,恃吾有以待之;勿恃敵之不攻,恃吾有所不可攻也。」怕什麼呢?會害怕就代表自信心不足,就更容易失敗。

電影中有個角色, 北海道札幌商棒球隊錠部投手,原本是陣中主力,卻在未開打前就怯敵,果然在與嘉農對決時喪失信心而被打爆。很多時候是自己嚇自己,如果連自己都臨陣放棄了,那比賽就真的結束了。

【族群融合的夢幻理想】
看魏導的電影可以感受出他對族群融合的渴望,很希望打破種族藩籬,彼此和諧共處。電影中的嘉農就是一支日本人、漢人、原住民的聯合軍團,我不知道在那個年代的人,是否如電影所演的這麼融洽、這麼沒有種族界限,但電影會如此演,就代表這是對現實無法達成的渴望。

我個人也很希望這世界上所有民族都能和平,因為本身就是和平主義者、厭惡戰爭,尤其是利用民族主義煽動族群對立的人,我更是非常反感。但放眼當今世界,種族衝突仍不斷,像以色列與阿拉伯依舊是解不開的恩怨世仇,至今戰火不絕。

每個人可以試著從自己作起,對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,不要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,以平等看待,當然包括對岸的人民。因為你若先視對方如仇寇,防人如防賊,又如何期待人家給你好臉色看? 衷心希望有那麼一天,像電影中所演的那樣,所有種族的人不分彼此、圍坐在一起為球隊加油,而不再只是烏托邦式的夢幻理想。

最後,這真的是一部好電影,我欣賞裡面的信念,不認同有些人說這是在美化日本時代,若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事物,會讓自己落入偏見,請以開放的心胸,體會影片真正的涵義,相信會有所收穫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